当前位置: 首页 » 清渠源水 » 文史资料 »  
     
 

清代山西特大旱灾

2019-04-15

120多年前,山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灾害波及的时间之久、范围之广、人口之多都是空前的。

这场灾害在光绪二年(1876)秋已视端倪,当年全省有30余个州县受重灾侵袭。第二年农历丁丑年间,山西绝大部分州县绝收绝种。光绪三年七月初四日,有位名叫温忠翰的御史上奏折称:……山西—省,荒歉更甚于去年,人情汹汹,朝难谋夕,子女则鬻于路人,攘夺或施于里党。啼饥者远离数郡,求食者动聚千人,户少炊烟,农失恒业,……秋禾半皆枯槁,丰稔之望须待来年。”这时,有“剃头”之称的湘系军阀曾国荃来到山西任巡抚,主持荒政事务。灾情在发展,饥民在增多,整村整镇死亡者日以数计。这时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也来到灾区,由太原南行 300公里,记录下一份内容翔实的灾情报告。他在光绪四年二月二日的日记中写道:“南行已五百三十里。下一座城我见到了平生最可伯的景象。……城门口旁边堆放着被剥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尸,一个叠着一个,就好像在屠宰场看到的堆放死猪的样子;在城门口的另外一边同样地堆放着一大堆女尸,衣服也全被剥光,这些衣服全被送到当铺换取食物了。城门口停放着车辆,准备装运这两大堆尸体到城外埋葬,……这一带路上的树都呈白色,从根部往上十尺到二十尺的树皮全被剥光充作食物。我们经过的许多房屋都没有门和窗,全部被拆掉卖了当柴烧了。屋里厨房的锅子,只只都是空的,因为实不掉只好扔在那里,户主都已走光或死去。”光绪四年间,山西的旱灾依然不减,用山川枯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描述当时的情景丝毫不显夸张。

光绪三四年间的山西大灾震动了朝野上下。大灾发生之后,清政府令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向山西划银拔粮,同时还实行荒政捐输。光绪三年先在省城设立捐输局,向本省富商巨绅劝捐,后来又陆续在江浙、两湖、两广和直隶、四川等地劝捐。在劝捐局存在的三年内,共捐得赈谷58540石,赈银2200多万两。不过划拨银两漕粮及募捐所得有限,积贫积弱的政府也无力确保灾民的生命安全,全省人口总数从灾前的1600多万下降至灾后1000多万,三分之一的人在大灾中或饿毙或逃亡。大灾对山西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