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山可仰 » 指导思想 »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在2013年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06-04

 

同志们:
    前不久,我们在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召开了三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两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今天,我们又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那就是新年伊始,我们召开工作计划会议,这也是我们坚持了12年的工作传统。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起谋划今年的发展大计,谋划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大计。今天上午,6个职能部门和4 个学院、研究所做了典型发言和交流,分4个组进行了讨论。各个单位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都以展板的形式集中展示,充分展示了各个单位的工作亮点,充分展示了改革发展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提升实力的鲜明特色。刚才几位校领导就今年各自分管的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我认为都非常清晰、非常务实,体现出了良好的会风,体现出了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作风,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师生的期望。接下来,我谈六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关于办学定位
定位,通俗地讲,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方位,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说它是方向,因为它指示发展的目标;说它是根本,因为它牵动发展的路径;也就是说定位关系学校的“标”怎么立和“路”怎么走。我们十多年之所以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判断不同的形势,确立了不同的定位。从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从研究教学型到研究型,我们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每确立一个定位,都有其特定的背景,都是经过综合判断作出的选择,决不是随意的。“凡事预则立,不预而废”。要立就得预,就得研究,就得思考,就得判断和选择。前几年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定位,是“预”的结果,如今我们提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也是有背景的、也是经过“预”才立的。
在去年102728日晋祠务虚会上,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专门作为一个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在编制提升综合实力规划时又进行了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后写在三届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对于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大家已经接受,因为在08年就提出,又经过了五年的实践。现在为什么要提区域特色和高水平呢?
从国家战略来讲,要求我们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我们国家现有普通和成人高校2762所,普通本科高校1129所,其中“985”高校3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73所,其他部委直属高校38所,211院校116所,这是高校的数量分布。东部地区高校数占全国的50%,每万平方公里高校数是中部的1.2 倍,是西部的8.6 倍;东部地区占有“985”高校的66.7%,教育部直属高校的70.7%,“东部较强,中西部较弱”,这是高校的区域分布。地方高校又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5%。为了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差距,国家启动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立足点就是要在没有教育部所属高校的中西部省份,支持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我们山西大学是地方大学,又处在中西部,位列重点支持的14所高校之一。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建设本地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增强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上深刻地阐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问题。有特色,就是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高水平,就是要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大学只有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才能奠定自己的地位。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又明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讲到特色发展时,特别强调高校要“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将学校定位确定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紧扣了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新要求。
    从山西发展来讲,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从国际经验来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大学的强力支撑。19世纪初,独立不久的美国需要从殖民地经济解脱出来,迅速实现工业化,而此时的美国州立大学完全置身于科学技术和重大社会改革之外,处于比较封闭的体制,没有为独立后的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新大学运动彻底改变了这一切,1862年生效的《莫里尔法案》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联邦政府至少在每州资助一所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实用性,1890年《第二莫里尔法案》通过了联邦政府每年向赠地学院拨款的决议,赠地学院得以迅速发展,1922年美国共创建了69所赠地学院,这些学院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为各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赠地学院虽然确立了面向社会需要办学的方针,但并没有停止于浅薄的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而是从服务与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这类学院在自己的发展中逐渐成长为美国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现了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威斯康星大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们山西15万平公里,人口3800多万,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远大于香港的面积和人口,但人家都有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当然各有特色。我们山西GDP超过万亿,但我们连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都没有。现在山西正在推进转型跨越,推进综改试验,而且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一煤独大的局面,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都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高等教育来支撑。山西省已对我们重点建设15年,省部共建8年,我们奠定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现在又遇上国家启动提升综合实力工作,给予6个亿的支持。我们条件有了,政策有了,支持有了,我们山西又需要高水平大学,山西人民更期盼上好大学,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当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从学校自身来讲,需要我们确立更高的办学目标。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山西大学是山西的领头高校,本身就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但这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况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说,未来要保持我们的地位,我们必须上更高的台阶,必须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而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目标展开、一切变化都是围绕发展实现。现在国家在支持我们上水平,省里在推动我们强特色,我们理所当然要成为区域内最强、最好的大学,否则难以交待历史、难以面对未来。
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2012年相比,主要办学指标到2020年至少应该翻番:在学科建设方面,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争取实现突破并达到4个。在师资队伍方面,专任教师总数由现在的1340人达到250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由现在的3人增加到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由3人增加到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由2人增加到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由24人增加到50人;三晋学者由7人增加到15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生由11589人达到25000人,硕士研究生由5535人达到10000人以上;留学生由100人达到500人以上。在科学研究方面,年度科研经费由1.5亿元达到5亿元;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由69项达到120项;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由52项达到100项;年申请专利量由100项达到200项,年授权专利由60项达到150项。在办学经费方面,年财务预算经费由10亿元达到20亿元。
为什么要翻番呢,就是为了实现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如果能够翻番,我们的综合实力就可能达到全国高校的前50位。我们要将这些指标按年度细化、分解到各个单位,将来根据这些指标对各个单位进行考核。主要办学指标翻番是对未来山大的定量描述。随着这些指标的实现,未来的山西大学应该是优秀人才汇聚、拔尖人才辈出、创新人才活跃的学府;应该是人才培养质量特色鲜明、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更高的学府;应该是体系更为流畅、运行更为高效、空间更为宽松、环境更为优美的学府;应该是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充满愉悦、倍感自豪的学府,必将成为社会更为满意的人才高地、贡献更为卓越的创新基地、辐射更为广泛的教育要地,必将是一所区域有特色、国内高水平、世界有影响的大学。这是未来山西大学的定性描述,描绘出山西大学的美好愿景。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我们提出的美好愿景就是师生员工应该追寻、共圆的“山大梦”。
8年的时间,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今年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结束,这三年正好是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启动的头三年,我们要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力争取得一些突破,为后五年打好基础,也为后五年赢得更大的支持创造好条件。第二步,从2016年到2020年,正好是“十三五”期间,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规划纲要变成现实的决战时期,我们肯定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我们更要争取,努力实现翻番的目标,实现我们宏伟的梦想。我们的建设目标和办学定位是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相一致的。
二、关于创新人才培养
本科教学是一所大学的根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尤其是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迫切,对人才培养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山西大学人才培养的历程,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路径。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一是突出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导向性。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的导向上一定要非常明确,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国家和山西省对我们的期盼,也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二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导向性。各个学院要努力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专长,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生院、教务处今年1月份就要启动2013级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从专业建设、招生对象、录取方式、就业分配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各个学院的院长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充分调研论证,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仔细设计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适用和特色创新。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山西大学始终承载着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领军型人才的使命。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打破常规,根据我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本科生培养思路,坚持“重在观念转变、重在协同创新、重在结构优化、重在完善机制”的研究生培养思路,着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领军型精英人才、应用型高端人才、创新型拔尖人才、复合型创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依托。针对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专业方向不明确,主干课程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关键要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公共课、通识课、主干课、选修课4个模块,建设研究性课程,构建适应宽口径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公共课中的大学英语要进行分级教育和考试,思想政治课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吸引力。通识课程要加强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教育,文科要开设高等数学和科学教育课,理工科要开设人文素质课。要突出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确保主干课程开足、开深、开精。文科要大量引进经典著作、经典文献,让学生课下能够大量阅读,课上能够深入讨论。理工科要直接将优秀英文原版教材引入课堂,加强双语教学。选修课要围绕专业方向,注重系统性,突出前沿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深入推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在全校推广国家级近代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级实验教学体系,优选精简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覆盖全部实验课程。
针对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部分学科课程与本科重复,课堂教学和考试随意等问题,要认真研究,科学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学术学位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统筹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好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个课程模块,一级学科下设置3-5门基础性和前沿性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围绕一级学科下设的4-6个研究方向开设系列课程作为专业课,突出前沿与交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发展需求,统筹建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职业选修课四个模块,每个专业学位领域都要开发教学案例库。文科的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加强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理工科的研究生要加入导师的科学研究中。
3、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估
一是认真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议,启动学院评估和校院两级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工作。学校要制定针对学院的教学评估体系,学院要根据自身特点,相应制定出针对学科专业和教师的评估办法。要对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和培养质量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专家评审制度,扩大匿名评审范围。
二是学科带头人必须主持主干课程的建设,打破院所界限,课程团队和科研团队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三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目前这项制度落实的很不够,从今年开始一定要把这项制度落实到职称评定、考核评价、薪酬制度、表彰奖励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教学一票否决制。
四是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要明确书记和院长是教学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从严制定教师的教学规范、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管理细则,切实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要重点加强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如有学术造假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是规范、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制度。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方式,加大对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力测试的力度。
4、坚持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是依托教育部、山西省和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构建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组织教师学习教师发展培训课程、参加教育部网培中心的课程培训。二是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助课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与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资助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课程和教学培训。三是设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教学团队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5、加大投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是精力要投入。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要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学院的党政领导,尤其是院长和书记一定要把主要精力、心思和智慧用到人才培养上,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带头听课,深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拿出得力的措施,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也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二是经费要投入。随着我校“提升综合实力建设规划”的实施,对教学的投入将大幅提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关于研究平台建设
按照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在提升综合实力的过程中重点建设两类八个平台:量子光学与冷原子分子研究平台、当代哲学的重建与现代性研究平台、分子科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平台、煤的精细化工与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平台、绿色与智能电网研究平台、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特色资源研究平台、区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研究平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平台。
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着重破除学校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破除人才、学科、科研之间的壁垒,破除教育与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壁垒,将平台建设成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重大项目攻关、重大成果培育与转化以及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研究的重要基地。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资金投入方式、平台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启动校内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适应平台建设的需要,建设大型仪器中心,实现大型仪器的共享,提高使用率。
在有效整合校内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围绕区域重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问题,重点深化与省内地市县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强化与大型骨干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研究院,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科研合作关系,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际间的科学研究。
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带动科研竞争力的全面提升,2013年,要在国家级大项目上有重大突破,理工科要争取达到8-10项;文科要争取达到3-5项。科研经费力争突破2个亿,新增国家大奖1-2项。
四、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为准则,倡导“立德树人、德识相长”的风尚,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做到“零容忍、出重拳”。
严把教师教学关。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强调:“一个不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在教师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审中要突出教学,制定对教师教学的评估方案,对全校教师教学情况逐步实现全面评估,让最优秀的教师走向教学一线。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必须积极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例如新西兰的教育法规定“只有科研活跃的教师才能从事教学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和有效组织,使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进入研究平台或研究团队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善于掌握科技和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方法。
推进教师国际化。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国家公派、山西省筹、学校自筹、外方资助等多种形式到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和合作科研,逐步把教师的境外学习和研究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2015年全面推行。今年的职称评审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境外学习研究经历的教师。从2014年开始,中青年教师职称外语要求达到PETS5的及格水平。为此,我们要启动教师的英语能力培训,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学和科研型教师。
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遴选并重点支持2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和100名左右青年学术骨干,基本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根据最近出台的《山西大学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实施办法》,通过一流的待遇引进一流的人才。学校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组,各学院、一级研究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爱惜人才、珍惜人才,走出去、多渠道、全方位在全省、全国与海外发现人才、引进人才。要在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山西省“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健全人才跟踪服务体系,做好引进人才的待遇、住房、教学科研条件等各项配套工作。
五、关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了制定大学章程的任务,明确要求到2015年实现“一校一章程”的格局。教育部去年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我们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章程的制定工作。
 要按照流程科学,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原则,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大部制的职能机构;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托学科群,逐步推进院系布局调整;按照协同创新的要求,建立学科交叉与整合的研究平台。
在学校层面,完善党委会、党委扩大会、校长办公会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学术委员会的咨询机制,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党代会或教代会讨论决定。在学院层面,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各职能处室要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在网上公开办事流程和工作日,做出承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建立和完善对职能处室和机关干部的效能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岗位津贴、晋升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对学院、研究平台和研究团队的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去年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引进社会资金3000万,全面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升级改造宽带网络,光纤接入家属楼和学生宿舍,20兆入户,实现三网合一。二是要全面更新教学办公楼宇网络设备,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三是要实现全校“一卡通”,建立门禁系统。四是办公系统全面升级,实现网上办公、协同办公、移动办公。五是建立超大容量数据支持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心。六是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增加电子资源的购置。显著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的水平。
六、关于结构优化
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要有较高的效益就必须规模适度,而一定的规模必然要有合理的结构与之相适应。要提高质量也必须有合理的结构。目前,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是学校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我校以基础性学科为主,应用型学科偏少而且比较薄弱,与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我们要保持和强化基础学科的优势,加大应用性学科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快工科建设,增强与经济社会对接、产业行业衔接的契合度;加快与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质性合并,做强电力、精细化工、环境工程、食品工程、建筑设计、信息技术等工科。按照“专业交叉、大类集约、综合教育、特色培养的原则,组建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电力工程+动力工程+自动化、建筑学+艺术设计、音乐+美术+新闻传播等系列专业群,构建大类综合培养的专业平台。
我校目前占地约1400亩,教学区不足千亩。根据教育部“万人千亩“的要求与我校的发展目标,需要教学用地至少3000亩,现有土地严重不足。太原市委、市政府同意我校在东山征地建设新校区,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我们要争取上半年完成征地工作、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和老校区的改造规划,力争在下半年启动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新校区建成本科教学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老校区建成科学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本科一至三年级学生及留学生进入新校区学习,四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按学科专业进入研究中心进行深度学习和科研训练。加快两校区四中心的建设,推动实现新老校区定位、功能、结构、管理的有机衔接,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强化特色的空间格局。
老师们,同志们,山西大学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升综合实力建设规划,描绘了山西大学更加美好的蓝图。2013年是我们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起步之年。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崇高的使命,广大师生和校友寄予我们更高的期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快干的紧迫感,大干的责任感,干出显著的成效来,干出一流的业绩来,为全面完成建设规划的任务,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奠基性的贡献。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