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山可仰 » 文件资料 »  
     
 

山西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山大教字[1998]21号

2013-08-2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处于这样一个历史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遇到了极好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山西大学需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思路,积极探索,促进本科教学工作改革的深化,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教学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学工作的五大突破,即: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过死的弊病得以突破性的改变,根据我校实际,制定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办出优势、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工作变化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校教学工作要实现以下四大变化: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高教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部对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

要求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我校是一所地方综合大学。主要承担着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鉴于我校学科类型多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入学的基础差异大等实际情况。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由过去单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教学人才向并重培养三类人才转变。
一是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主要培养少而精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型人才,通过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完成。本科教育要把这部分人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后备人才加以培养。
二是复合型人才。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部分复合型人才。学校将在英语、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双学位、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是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及相关知识、受到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适应周期短、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大批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规格的变化
高教六十条对学生的业务培养规格规定为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通称为三基,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被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熟知和传承。随着形势的发展,依据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把本科教育的业务培养规格规定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显然,高教法对六十条进行了扩充,不仅强调了基础理论,还强调了基本方法,不仅强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还强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相关知识;不仅强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还强调具有从事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适应高等教育重质量、重素质的发展形势,本科教育的业务培养规格应实现由三基四基转变,即基本知识(包含相关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基本素质。特别要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培养方案的变化
培养方案要由单纯强调一致性向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既体现一致的要求,又注重个性发展,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教育方针和专业基本教学要求的一致;二是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一致。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上。专业课的制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体现本院系的学科特色和办学优势;选修课要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适当增加种类和数量,改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多种受教育的形式和机会。
(四)教学手段的变化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必然促使我们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随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今后的五年,要实行校、院(系)两级相结合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改善教学手段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电化、多媒体、远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工作措施
(一)调整本科专业结构
根据教育部新公布的专业目录,我校将由54个本科专业合并整理为46个专业,覆盖9个学科门类。今后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1.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2.注重发展应用学科专业,适当增加少量工科类、体育类、文学艺术类专业;3.努力办好重点学科专业,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4.促使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加快学科群建设。
(二)制定跨世纪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体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体现宽口径的专业覆盖面;三是体现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思想;四是体现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以上四条原则,就必须做到:
打通:即按照二级学科类把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打通,有些专业要根据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实行跨学科打通专业基础课。
加强:明确并加强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明确并加强主干课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提炼、整理基础课和主干课,其方法是先确立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性、完整性的构成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再建立课程体系。精练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内容,改善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学质量。
交叉:一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如:艺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文学类课程;体育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设置生物科学类课程等。二是在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中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在文科各系设置《化学与社会》、《技术与人类行为》等课程。三是在选修课中设置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类课程。
优化:一是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读书的积极性,建立读书机制和制度,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二是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和提取、综合信息的习惯。三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和实践的习惯。四是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压缩专业课课时,办出学科特色。通过四优化探索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途径,给学生创造把知识、能力内化为素质的条件和环境。
规范:一是规范教学内容:在建立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整体优化,原则上要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二是规范教学进度:编写规范的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对教学方法提出基本要求。三是规范教学环节:实验、练习和实习、辅导答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教学计划中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四是规范读书书目:基础课除教材外,每门课要规定2-3本参考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参考书的内容;文化素质教育的应读书目遵照《山西大学学生手册》有关规定执行。五是规范考试命题及考试过程:保证命题水平及质量,覆盖面要广,难易要适当,应用题、理解题和综合题不少于30%,文科学生考题中要包含20%的参考书内容;密封集中阅卷,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提交规范的试卷分析报告。
(三)积极稳妥地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解决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问题,压缩课时。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必须给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留有充分的余地,所以四年的总课内学时不得超过2800学时,而且要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其次要压缩课时,把课程的基础性内容提炼出来,确实解决教学内容的重复即与中学教材和大学课程之间的重复问题。
2、规范全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学要总结和继承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和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注意各部分课程的衔接,注意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减少重复。当前要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要任务。
——大学外语课要强化读写听说译等能力训练。
——中国语文课要阅读与写作并重,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范文,逐步实行分级考试制度和教考分离。
——计算机理论及技术课要压缩非计算机类专业课堂学时三分之一,强化上机训练。
高等数学课实行分类教学,即A类(物理、电子信息类)、B类(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类)、C类(管理、经济、哲学类)、D类(人文学科及体育学科类)。
——普通物理课实行分类教学,即A类(教学、电子信息类)、B类(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类)、C类(体育类)。
——普通化学实行分类教学,即A类(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类)、B类(材料科学类)、C类(体育类)。
3、随时注意消化吸收教育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到课程体系中。
4、引导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在保证基础课、主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编写少量高水平的教材,并给予经费支持。
5、解决好教学内容中的四个问题:
一是经典内容和现代内容的衔接。只有精简传统的教学内容,保留传统内容的经典,才有可能充实本世纪以来建立的科学理论,才能解决先进的科学前沿理论与陈旧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矛盾。要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适当为学科前沿打开窗口和安装接口。
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科学和技术是人类的两种规模巨大的创造性活动,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己密不可分,现代的技术发明越来越依靠科学,即技术科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教学中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是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融合。过去我们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忽视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提炼和总结。方法体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价值体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科学献身精神的重要途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位一体并重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方能相得益彰。
四是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人文教育就不能忽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有之义,科学认识的方法对科学结果的态度以及科学结果的利用等都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教师的天职。
6、从四个层面规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规范,即:数据处理和基本量的测量;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实验设计与应用技术接轨;综合性实验。要写出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中要明确写出几种方法、几种技术,按上述四个层面建立CAI实验教学,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实验教学新模式。
7、优化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课程建设重点要着眼于主干课程体系的建设上。
8、改革教学方法
着力从三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一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二是实行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定范围内独立的作出选择;三是改变向学生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和设想。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山西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含职业道德教育。
3、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4、培养一小批应用能力强的工程类硕士、博士。
5、职称晋升以学科建设为目的。
6、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校内结构工资制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五)加强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管理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建立校、院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3、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库;建立教师队伍信息库;建立学籍管理信息库;建立教材信息库。
4、完善学分制,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
 
 
  西   
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