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山可仰 » 理论研究 »  
     
 

从“三注”到“三提高”——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2014-11-14

1994年,针对当时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我们提出“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个性发展。没有个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创造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素质教育。过去我们讲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五、六十年代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比喻,即给学生干粮不如给学生猎枪。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我认为光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应该就是“素质”,其根本就是做人。—一个知识丰富、能力{艮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所以培养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素质。
    这里所讲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作用于人的一生,或者说作用于人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因而我们认为大学要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当然,我们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并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大学教育不能仅仅简单概括为素质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结合起来,应将三者融为一体。这些观点的提出,得到高等教育界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赞同。所以当我们提出在高校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时,得到许多高等学校的积极响应。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52所高等学校进行了近3年的试点。应该承认,每一年的工作都有新进展。通过试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已得到高等学校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已经深入人心。
    近3年试点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使得人们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更集中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或分类,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等等。
    实践证明,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弥补了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
试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教育部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
然而,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我认为,当前特别应着眼于“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说得明确一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品位与格调,特别是文化品位与格调。
    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每一所大学都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格调和文化品位。这种文化的格调和品位是由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学风等聚合而成的,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某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必须把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当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来看待。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是以其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常以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而闻名、而自豪。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而且也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师必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必须做到 “为人师表”。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其直接的“产品”即人才的质量上,人才质量是衡量学校水平最根本的标准。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着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更应如此。
三个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校的文化品位是由众多高素质的师生来营造、维护和体现的;学校是人才成长的熔炉和摇篮,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学校往往陶冶和塑造着一代代新人。在文化品位的提高上,学校与人才往往是相互传承、相得益彰的。
从“三注”到“三提高”,是这几年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探索,也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在思想观念层面上的提升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