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山可仰 » 理论研究 »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与可能

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

2014-11-14

一、对题目解释几句
    为什么不用“文化素质”,而用“人文素质”?前者比后者范围广,包括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人文”只限于精神文化。不是物质文化不重要,我是有意纠偏,纠重工科轻理科,重理科轻文科之偏。这种偏见不利于我国学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无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当今亚洲“四小龙”腾飞的经验来看,仅仅靠科技,而不同时注重文化教育而能兴国者,未之有也。现在大学的文科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上海的一位教授说:目前文科处于基本崩溃状态,尽管系科结构还在,但精神丧失了。虽然各科都有危机,但文科更重。理工科多少可以搞成果转化,高教的最大危机是文科。
我认为,这些都是发人深省的言论,很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是搞工科的,然而他却非常重视文科,这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二、必要性
    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总起来看,应该说还是好的。我们的高校办得也还是好的。但是,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建设这样的社会,不能没有人才:要有人才,不能没有教育。我们要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的素质十分重要:我们要的是有政治理想、有道德水平、有文化水平、业务好、身体壮、心理素质好的人才,成为能在21世纪发挥作用的人才。
    我现在专就人文素质方面谈一点意见。
    最近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又根据我自己对大学生,特别是北大学生的观察,再加上前些时候听了国家教委高教司有关领导的介绍,我感到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工作简直是迫在眉睫。
    最近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副秘书长以个人身份走到全国许多地方,许多大学,进行调查。这样的调查容易得到真相,比纯官方调查要可靠得多。他对我谈了几乎两个小时,他说当今的大学生好的地方是奋发向上,混的现象少。不足之处却是相当严重的有的简直是令人震惊的。他讲了下面几种现象:
    1.信仰危机。认为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空,马列主义的课程白耽误时间,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
    2.价值观念空虚。没有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不少都是我行我素。
    3.道德水平下降,考试作弊在一部分学生中几乎成为风气。
4.不少的学生谈恋爱,甚至非法同居。旁观者并不以为不正常。学校要开除,有的学生还认为这是妨碍个人自由,剥夺个人权利。
5.同性恋也传到了他们身上。
6.强调个人奋斗,不讲协作。
7.目光短浅,一心要出国。
8.主张绝对的民主自由才能体现“个性”。
9.从事经商活动。
10.盲目接受西方实用主义的观点,接受功利主义。
所以,我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三、一个理论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同生产力的关系如何?
马克思主义略有通解,对经济学所知不多。我仅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以求教于通才专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决无疑问。但人文社会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难道就不起作用?前一些时候,曲阜师大的《齐鲁学刊》上有一篇文章讲,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此种提法,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近《光明日报》连续报道张家港抓精神文明的经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1995年10月22日,该报第一版有一篇文章:《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该文章用了一个“出”字,绝妙。同年,10月27日,张家港市委书记发表文章:《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出效益》,该文也用了同一个“出”字,只有宾语改为为“效益”,没有用“生产力”。
我认为,这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必须予以解答。
    四、可能性
前面讲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这里再就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能性谈点意见。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要进行的方式无非是平常所说的两种:言传和身教。所谓身教,就是树榜样。榜样有两种:一种是教育者本人的榜样。教育者如果只夸夸其谈,只讲大道理,而行动却完全是另外一码事,这样只能起负作用,为受教育者所窃笑。与此相反,教育者如果既教书又教人,言教与行动一致,会得到受教育者的尊敬。我国教育界涌现了不少受教育者尊敬和爱戴的教育家。另一种是英雄人物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是积极的,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几十年来,我国涌现了大批的榜样,比如雷锋、王杰、董存瑞、邱少云、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等等,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我认为榜样是有力量的,但它的力量决不是无穷的。大学生进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批榜样就能解决的。
    现在再讲言传。所谓言传,就是讲道理,道理不能用讲教条的方式来讲,那样作用是不大的,几十年来的经验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常听部队上的同志们讲:解放军善讲传统。解放军某一个部队,或团或连,只要有过辉煌的战绩,它就成为这个部队的传家宝。南京路上好八连是大家都熟悉的,还有硬骨头六连等。青年士兵一进入这个部队,就充满了自豪感,作战勇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们的大学生何独不然。
    给大学生进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决非一个方面,一种方法所能胜任,必须各方面通力协作,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方法来进行,才能奏效。利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我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解放军的例子可以为证。
因此,我们要做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个艰巨的工作,可能性是极大极大的。
五、中华文化的精髓何在?
    这是一个极大的极重要的问题,看法可能有很大的分歧。我自己的看法是有两点: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是讲骨气,讲气节。这两点别的国家不能说没有,但是中国最为突出,历史也最长。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
六、爱国主义
    存在决定意识,中国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没有国家,当然谈不到爱国。有了国家,如果没有外敌,也难以出什么爱国主义。
七、两类不同的爱国主义
    我们千万不要一见爱国主义,就认为是好东西。我认为爱国主义有真假之别,有正义与邪恶之别。被侵略、被压迫、被屠杀的国家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是真的、是正义的爱国主义。侵略者、压迫者、屠杀者的“爱国主义”是假的、邪恶的“爱国主义”。只要想一想德国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爱国主义”,就一清二楚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道德占的成分最大。而讲是非,辨善恶,更是核心之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说得最为具体生动。对“非”的东西,对“恶”的东西,必不能迁就妥协,虽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这就叫做气节或者骨气。这在别的国家是几乎不见的,至少是极为罕见的。
    综上所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爱国主义和气节,是我们极其珍贵的全民的财富。我们今天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这二者就是我们的本钱。我们必须善于利用。
九、几点建议
    1.在所有的学科中,包括文、理、法、农、工、医,都普遍开大一国文课。分量不必太多,不及格,不能毕业。
    2.在所有的学科中设哲学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纲领,讲一点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自古希腊罗马开始的西方哲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文理科学生互选对方的一门课。可考虑为文科学生编写一部《自然科学概论》。世界学术发展的趋势是:文理接近或融合,21世纪,这趋势将日渐明显。
4.进行美术教育,包括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曲艺等等。不必专门设课,以课外活动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学校、团委或学生会加以协助与指导。不管什么科的学生,对美术是有兴趣的,过去许多高校的经验可以为证。
 
本文选自刘凤泰主编《提高文化素质  培育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