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山可仰 » 发展计划 »  
     
 

山西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发展计划

2013-07-04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巩固阶段成果,全面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有突破性提高;加强基地建设,保证基地教学设备、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有大的改善;建成有我校特色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总结和推广文化素质教育经验,成为山西乃至全国文化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二、中期目标

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制度和机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尤其是提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文化素养;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人文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为核心,规范和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再申报23个双学士学位专业,倡导举办辅修专业,争取三分之一学生有选修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机会;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争取23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编辑出版34部精品教材;

以弘扬三晋文化为基点,以文、史、哲、艺、体五大学科门类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形成我校特有的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

完善多功能活动中心配套设施,继续繁荣多样化、多层次、高水平、高格调的校园文化;

新建1015个校内人文景点,建立10个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三、具体措施

为保证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六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了诸多措施,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运作体系。

 

(一)组织建设

1、调整文化素质教育领导组

根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后人员变动情况,新一届文化素质教育领导组组长由校长贾锁堂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李忠人担任,成员包括各相关处室和院系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团委。

    2、成立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机构

  该机构实行课题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形成“三晋”文化、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三大特色研究系列,学校每年予以3~5万元经费支持。

 

  (二)制度建设

    1、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新一轮教学计划,本科生须修不低于12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方可毕业。

    2、把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正式列入我校 “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建立由教务处宏观协调、各教学单位密切配合的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运行机制。

    3、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完善我校现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等,把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充实到有关评价体系中;二是建立各部门文化素质教育目标责任制;三是制定分步骤分年度达标计划,强化对各教学单位和职能处室的考核评估力度。

    4、在《山西大学报》开辟文化素质教育专栏,报道文化素质教育动态,交流基地建设信息。

    5、继续以《山西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通讯》为手段,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学科建设

    1、把提高学科水平作为提升文化品位和体现办学特色的突破口,坚持以重点带动一般、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原则,采取滚动建设的方法,分层次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2、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为指导原则,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一要纵向挖掘,把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二要横向关联,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专业教学过程之中。

    3、校管任意选修课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新教学计划要建立和完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自然科学及其它六大系列选修课程。

    4、创建20门文化素质教育名牌课程。名牌课程必须有独具特色的知识、方法和价值体系,学校每年将投入2000元课程建设费。

    5、重点扶持《大学音乐》、《大学语文》、《科学文化系列丛书》等文化素质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出版工作。

 

  (四)队伍建设

    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干部队伍、后勤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校系两级评价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师年度考核机制。

    ——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参加培训、自我教育等方式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凡年龄在50周岁以下专职教师,每年至少选修一门非本专业或本学科课程,或通读一本跨学科经典名著,计2个教分;其教分从2000年起正式作为教师晋升职务的一项硬性指标(4个教分为申报高一级技术职务的起点)。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力争成为山西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

——在“敬业”、“富士康”等奖教金评选中,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与个人要占一定比例。

2、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对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3、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宗旨,提高后勤队伍素质

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五)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学风校风、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与感染。

1、规范完善学生九大活动中心的章程,以九大中心为依托,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如“创新杯”科技作品竞赛、校园文化节、“青年与社会”辩论赛、“五四”歌咏比赛、“一二·九”文艺百花奖、校运会、重要纪念日活动等。

2、规范学生社团章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3、加强对学生刊物的引导,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空间、个性展示舞台。

4、坚持约题学术讲座的前瞻性、多元性、专题性、交叉性、整合性,逐步形成以学科前沿、学术研究为主的博导与教授论坛,以传统文化、人文艺术为主的文化名人论坛,以重要事件、焦点问题为主的社会名流论坛等特色系列讲座。

5、建立读书的监督、考评和奖励机制,加快“学生书库”建设,出版导读材料,提供读书条件。

6、加强校园文明示范小区和人文景点建设,形成古今中外、文理工管并重的格局。

7、充分发挥一报两台(校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作用,加大文化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六)实习基地建设

1、重点学科和实验室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成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示范点。

2、建立文博室、美展、光电所、科哲所、物理基地、近代物理实验室、四大展览、游泳馆、国防教育中心、模拟法庭、学堂街共10个校内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立太钢渣山、万家寨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公路、560团军训基地、平遥古城、晋祠、双塔寺、八路军办事处、黄崖洞、晋商常家大院共10个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3、组织好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素质养成和内化的条件。